原油储备库项目持续扩建,原油储备能力大大提升

Connor 中币网 2025-07-23 20 0

【导语】我国通过持续推进原油储备库项目扩建,实现了储备能力的跨越式提升。2024年原油总仓储能力达3.2亿立方米,且2025-2026年还有1.6亿立方米在建项目蓄势待发。从山东沿海的千万吨级罐群到陕西内陆的储备基地,从主营企业的战略布局到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这张“沿海集聚、内陆联动”的原油储备网络,不仅筑牢了能源安全防线,更通过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创新,为经济稳定发展注入了坚实的“能源底气”。

国际原油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我国原油储备能力稳步提升筑牢能源安全防线。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波动频繁,地缘政治问题频发、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差异、主要产油国政策调整等因素,均加剧了国际原油价格的起伏。这种不确定性给我国原油供应带来诸多挑战,一旦供应受阻,将对交通运输、化工、电力等依赖原油的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扩充原油储备成为稳定能源供应、缓冲市场冲击的必然选择。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原油总仓储能力已达32119.38万立方米,较上年增加1303万立方米,这组数字直观印证了我国原油储备能力的稳步提升。

卓创资讯统计,2025-2026年中国规划在建原油仓储总能力16416万立方米,从地理分布来看,新建油库集中在沿海地区,主要以山东、福建、广东、浙江及天津等地区为主。2025年,原油仓储项目建设热潮持续涌动,在建项目呈现出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驾齐驱的良好态势。

山东省凭借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成为全国原油储备的核心区域。该省总仓储能力达9382.78万立方米,占全国总库容的29.21%。中化弘润石油储运(潍坊)有限公司的储备库区1220万立方米总库容中的955万立方米为保税库规模,通过黄潍、董潍输油管道与青岛港码头实现互联互通,年原油周转能力高达60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单体石油产品第三方保税仓库。

青岛港董家口原油储备:构建超千万立方米罐群,强化储运效率。山东港口青岛港董家口原油商业储备库总库容520万立方米,项目分三期推进,目前已与港区既有库区形成1106万立方米的原油罐群,通过码头与长输管道的联动,构建起高效的油品储运体系。

烟台港西港区原油库区:投产催生新业态,赋能产业链增。烟台港西港区300万立方米原油库区于2025年初投产,新建32个外浮顶储罐,具备多渠道收输能力,可实现码头来油接收、管道外输及码头装船、铁路装车等功能。其投用不仅提升了港区原油储备能力,保障腹地炼化企业原料供应,还催生了原油混配、保税储存等新业态。

振华石油潍坊储备库:高效建设将成区域储备重要补充。振华石油潍坊原油储备库总投资30亿元,2023年7月开工,1年内完成28座10万立方米储罐主体施工及试水,2025年全面投用后将形成280万立方米储备能力。同步建设的原油管道将与青岛港相关管道互联互通,构建“储备库—港口—长输管道”一体化体系,为潍坊及周边炼化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中海油大榭洞库:绿色集约储油,提升长三角储备与中转能力。中海油大榭商业石油地下水封洞库及二期项目采用“安全优先、绿色集约”的先进建设理念,相比传统地面储罐可减少70%以上的土地占用,且天然岩层形成的物理屏障大幅降低泄漏风险。项目全部建成后,总储备规模将突破1000万立方米,结合大榭岛已建成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可实现“船—库—管”无缝衔接,中海油在长三角地区的原油储备能力将提升40%,中转效率提高30%,为华东地区炼化产业提供稳定的原料缓冲。

中石化海南储备二期:筑牢南海能源屏障,延长应急保障周期。中石化海南原油商业储备二期项目选址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20座10万立方米外浮顶储罐及配套输油泵站,总储备能力达200万立方米,同步铺设38公里输油管道连接洋浦国际枢纽港。作为南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业储备设施之一,其不仅能通过码头接收中东、东南亚进口原油,还可快速调配至海南炼化等园区企业,将区域原油应急保障周期从7天延长至15天。在应对南海航运通道波动、台风等自然灾害导致的短期供应中断时,项目可通过应急输转系统实现日均5万吨的原油补给,为我国南部沿海能源安全筑起“海上屏障”。

展开全文

福建古雷洞库:2026年投用,为大型炼化项目提供核心原料支撑。福建小可石油储运有限公司的福建古雷地下水封洞库项目预计2026年投用,总库容将达800万立方米。项目紧邻古雷石化基地,通过专用管道与基地内福海创等企业直接连通,为当地炼化一体化项目提供90%的原料储备支撑,实现“即需即供”。

陕西两大储备库:打造陕北原油储备“双保险”。延长石油靖边80万立方米储备库已完成8个储罐主体安装,预计2025年6月底试运行;延安100万立方米储备库的8座储罐于7月启动水压试验,建设者通过拓家河水库自压供水等创新方案,克服了管道施工与雨季影响等难题。这两大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陕北地区原油储备的“双保险”,既提升本地开采运输效率,又为国家能源安全增添砝码。

中石油大连储备库:2026年投产,强化炼化领域能源保障。中石油在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的50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项目,总投资高达60亿。该项目前期已顺利通过环评审批,2025年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到2026年底储备库将正式投产运营。它将承担起为中石油长兴岛炼化项目高效接收、输转原油的重要使命,有力保障炼化业务的原油供应,进一步提升中石油在炼化领域的能源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辽宁大有储备库:2026年投产,填补辽西大型储备空白,构建辽宁全域储备网络。辽宁振华石油能源储备有限公司大有原油储备库工程项目选址辽宁锦州大有经济区,紧邻锦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规划建设16座10万立方米外浮顶储罐,设计总储备能力达160万立方米。项目通过3.5公里专用管道与锦州港码头直接联通,原油接卸效率提升40%。其投用填补辽西大型商业原油储备空白,与大连储备库呼应构建辽宁全域网络,助力锦州港打造“东北亚原油分拨中心”。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原油储备库项目的持续推进与完善,原油储备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应继续加大对储备库建设的投入,优化项目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为合理、高效的原油储备网络。另一方面,要注重科技创新,引入先进的监测、管理技术,提高储备库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原油储存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参与国际原油市场交易、建立海外原油储备基地等方式,拓展原油储备渠道,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来源:卓创资讯

评论